3月28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SU7定价21.59万元起,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自2021年4月1日小米官宣造车以来,小米汽车的进展一直备受关注。“我们造车整个研发投入了100亿,3400名工程师,相比其他车企而言,我们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雷军在接受访谈中谈到。
3年过去,电动车市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高合停工停产”,“一天之内9家车企降价”,“欧盟 ‘反制’中国进口电车”,2024车企竞争愈演愈烈。
小米汽车的诞生,无疑加剧了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价格比拼的同时,更多车企将“战争”放在了智能化领域。小米SU7的推出,除了复用电动车市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外,还将汽车这一智能终端的定义,进行进一步加码和解析。
一直以来,小米汽车SU7的定价策略都备受业界瞩目。作为小米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SU7的定价不仅关乎品牌形象,更关系到市场接受度和用户口碑。对此,雷军以“有理由的贵”来诠释其定价的合理性,旨在让广大用户理解并接受这一策略,进而实现品牌的认可和追捧。
从SU7的产品参数看,它定位为C级高性能轿车,搭载V6/V6S电机与宁德时代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标准版续航668km,双电机Max版800km,支持800V快充。车身结构高强度,通过热失效安全标准,采用先进技术确保电池安全,提升被动安全性。
市场横向对比,星纪元ES、极氪007以及小米汽车SU7这三款车型在车身尺寸、动力性能、智能智驾配置、硬件设备等产品参数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在定价上却各有千秋。
星纪元ES定价在24万元—35.8万元,其价格区间覆盖了广泛的消费群体,既有适合家庭使用的经济型版本,也有为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准备的高端版本,定价相对较为合理。
极氪007作为一款定位纯电中型轿车,其价格从20.99万元起,根据配置的不同,价格也有所上升,吸引了对环保出行和智能科技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
而小米汽车SU7的标配定价21.59万元,是延续了小米一贯的高性价比作风。雷军曾明确表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这一理念在小米的众多生态产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而小米汽车SU7的定价策略,也充分遵循了这一原则。如果小米汽车能够持续坚持这一理念,那么其硬件利润率同样不会超过5%。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压力,也使小米汽车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有望脱颖而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全球汽车业的发展态势来看,正由机械化迈向“新四化”时代:电动化奠基,智能化引领,网联化展望,共享化延伸。这一演进使行业由链状迈向网状生态,深度融合制造业、AI、通讯等领域,催生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革新,助推汽车业从工业时代疾驰向数字化新纪元。
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设施的完善,中国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该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接近95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每卖出3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产销量连续九年为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曾经对新能源汽车作了一个论调,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将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行业的“上半场(电动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智能化)”。
为了抢占智能化“下半场”的先机,各自主车企竞相角逐,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他们通过自主创新与深化合作,不断加快智能化战略部署,今年的市场竞争更是如火如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0个百分点。
比如极氪007的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标配NVIDIA DRIVE Orin SoC智能驾驶系统级芯片,算力高达508TOPS;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的阿维塔12;特斯拉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测试版V12。
小米汽车SU7在智能化上,则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搭载高精度地图、多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算法等,通过高精度地图和传感器数据的实时融合处理,车辆可以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同时,小米汽车还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提升硬件性能,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②在智能互联与车载系统方面,小米汽车SU7拥有强大的智能互联功能,可以与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进行无缝连接和交互。车载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操作系统和芯片技术,支持多种应用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娱乐体验。此外,小米汽车还通过开放API和SDK,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共同拓展车载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③在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小米汽车SU7注重智能座舱的设计和用户体验。通过采用大尺寸触控屏、语音助手等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操作体验。同时,小米汽车还通过不断优化座椅舒适度、空调系统等细节,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在智能化浪潮下,高阶智驾版本和高配智能驾驶车型定价更高,更被购车者偏好,主机厂直接受益于热销带来的现金流和利润的提升。目前市场上30万-40万元的电动车可实现的智驾功能,具体如下:
这与燃油车时代下的自主车企缺乏发动机等核心技术而无缘冲击高端化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目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三电技术,还是智能化技术,自主车企皆站在世界前沿,冲击高端化不再是无源之水。
可以预见,在车企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谁抢先布局率先试点,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定价权和产业主动权。参考特斯拉S系列的定价,可窥探一二:
但是在冲击高端化的过程中,自主车企也需要深耕三力,包括产品力、品牌力、服务力,才能够持久获得消费者认可。
高端化抑或性价比,这不仅仅是战略选择,更是品牌心智的较量。
小米汽车SU7的诞生,被烙上了“雷军的车”的标签。类比小米造手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其团队群星璀璨,但目前为止,雷军成为了小米汽车的话事人。
品牌心智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小米汽车面临高端化的压力重,它需要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打破已有的品牌惯性,探索新的品牌定位。
那么,为何高端化的压力如此之大呢?原因在于,小米品牌长久以来给消费者留下了高性价比的深刻印象。当年的小米手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一标签至今仍未完全褪去,这使得品牌高端化战略在手机领域走得异常艰难,甚至难以称之为成功。
如果用小米汽车,会不会受品牌标签的影响?这是小米汽车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21.59万元起的定价,可以看到雷军的野心。一方面他想要销量,一炮而红;另一方面,也为高端化留有空间。